您的位置 » 首页 » 工业显示器 » 南方日报聚焦光谷① 武汉跨越:从万亿级城市到万亿级产业解码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武汉式崛起”

南方日报聚焦光谷① 武汉跨越:从万亿级城市到万亿级产业解码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武汉式崛起”

发表于4年前 | 作者: blog | 分类: 工业显示器 | 破蛋日:2020年04月21日 |

南方日报聚焦光谷① 武汉跨越:从万亿级城市到万亿级产业解码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武汉式崛起”

  原标题:南方日报聚焦光谷① 武汉跨越:从万亿级城市到万亿级产业,解码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武汉式崛起”

11月22日、25日、28日,《南方日报》连发3篇重磅报道,分别以《探寻武汉创新创业基因:一条“孵化大道”跑出万亿大产业》《吸引三大面板龙头企业聚集,千亿新型显示产业崛起 最有“面”子的武汉这样造就》《武汉跨越:从万亿级城市到万亿级产业 解码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武汉式崛起”》为题,探寻光谷高质量发展路径。

近日,小米武汉总部大楼全面竣工。一年前,在动工仪式上,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曾表示,未来小米将以万人规模来规划武汉总部,打造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高地。

和小米一样,科大讯飞、奇虎360、小红书、海康威视等80多家互联网企业的第二总部正加速在武汉光谷集结。后来居上的数字经济,是武汉打造“芯屏端网”万亿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重要增长极。

2018年,距离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诞生仅仅过去八年,武汉提出实施“万千百工程”,用3—5年时间,打造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万亿级产业,就是年产值超过一万亿元大关的产业或产业集群。成都、武汉、西安、杭州……迄今已有多个GDP过万亿城市提出自己的万亿产业集群计划。从千亿产业到万亿产业,意味着从量变到质变的区域产业发展新高度。从万亿城市到万亿产业,体现了经济规模加速扩张带来的竞争力跃迁和城市能级提升。

光电子信息产业是武汉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主力军,最有希望率先突破万亿规模,成为武汉首个世界级产业集群。

从“一束光”点亮一座城,再到照耀全球光电子信息产业版图,武汉做对了什么?

走进光谷左岭大道,武汉华星光电和武汉天马微电子的厂房格外引人注目。这两家从深圳而来的面板龙头企业,纷纷将国内中小尺寸先进的第六代生产线放在了光谷。

十年来,光谷聚集的新型显示产业企业达50多家,总投资千亿元,从硬屏到柔性屏,形成了完整的新型显示面板生产线亿元。

崭露头角的新型显示产业,只是武汉万亿产业布局的一块拼图。武汉提出,以“芯屏端网”为核心,打造光电子信息万亿级世界级产业集群。

解答这道增量算术题,武汉底气十足。回望过去,从2001年武汉东湖高新区被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到2011年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首破千亿,跻身武汉第二支柱产业,再到2016年突破5000亿元,从十年裂变,再到五年聚变,时间的常量成了奋进武汉的变量。

在这场规模战中,城市与产业的共生共荣,顶层设计与重点领域突破的齐头并进,成为武汉持续冲锋的能量。

2011年是武汉工业关键一年。当时,武汉明确提出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制定了工业倍增、服务升级、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城建攻坚和国际化水平提升五大计划。其中,工业倍增被列入五大计划之首,并开启了千亿产业快速崛起之路。

“工业倍增计划,就是通过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大量的工业招商,增加工业投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武汉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一份是获批的《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对光谷未来十年的科技创新、产业布局、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等进行了顶层设计;

一份是《促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的若干意见》,在全国率先提出科技成果转化收益70%归研发团队等优惠措施,用“黄金十条”大胆鼓励高校师生下海创业,引发全国瞩目;

还有一份是东湖高新区出台的加快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实施方案,从企业培育、技术研发、载体建设、人才引进等进行全面布局,并提出从2013年开始每年拿出20亿元,5年拿出100亿元来支持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发展。

如今回看,无论是前沿技术和新兴领域的突破,还是领军企业的引进和瞪羚企业的培育,上述文件大手笔的投入和大气魄的改革,为光电子信息产业构筑起了“四梁八柱”。

2014年,武汉出台《加快光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年)》,光电子信息正式成为武汉市重点打造的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获得了更集中的资源投放和全局统筹。也就是这一年,光谷总收入增速连续5年保持在30%以上,其中光电信息产业的GDP贡献值占比高达2/3。武汉GDP则实现首次突破万亿元,跻身中国经济板块最强方阵。

事实上,若以简单的企业“加总”和“扎堆”计算,早在2015年光谷企业总收入就已经突破万亿大关。但武汉的雄心不止于此。

2018年,武汉提出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光电子信息万亿产业集群,加速从中国光谷走向世界光谷。

从千亿到万亿的跨越,不止是规模的增长,更是质量与效益的跃迁。这一次,武汉将如何出牌?

喻家山求学、新加坡深造、海外就业、回流武汉创业、夺得光谷国际创业大赛冠军、企业成立一年进入量产化阶段……类似年仅30岁的华中科技大学博导孙雷蒙的创业传奇,每天都在光谷上演。

万亿产业,不止于产,更在于人。回望光谷历史,以全国首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业精神为基因,依托武汉高校、科研院所沉淀的技术和人才资源,光谷坚持探索“自主创新+产业孵化”的道路,诞生了楚天激光、安天信息、人福医药等“草根企业”,也构建了蓬勃的内生性产业生态。

在武汉提出打造万亿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时,光谷已经是国内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光电器件生产基地、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激光设备生产基地、中小尺寸显示器生产和研发基地等等,也汇聚了长江存储、武汉新芯、富士康、华为海思、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等大型企业。如何通过产业纵向和横向延伸,推动集群式增长成为新规模战的关键。

大企业固然是火车头,但光电子信息的技术密集属性,决定了那些有跳跃式发展态势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能够成为提高集群网络创新突破能力和创新扩散效率的中坚力量。

从吸引企业“扎堆”到注重创新要素“扎根”,让蚁群经济衍生大象效益,武汉进行了多重布局。

近年来,为了激活得天独厚的智力资源,武汉大力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对接工程”“海外科创人才来汉发展工程”四大资智聚汉工程,激发出人才创新创业潜能,打造“引进一个人才、带领一支团队、推动一项产业”的生态圈“磁场”。

“全国直播产业规模明年有望达到2000亿元,斗鱼要在武汉打造全国首个直播平台产业集群,将直播产业链的上下游全部集中于在武汉。”斗鱼网络科技公司政府事务部经理李晓欢说。

这家由武汉理工大学毕业生创办的互联网企业,带动数十万人就业,短短数年成长为武汉第一家创新企业,始终保持着蓬勃的创新力,其专利年申请量位居湖北省第一名。

“近三年,光谷共吸引留汉大学生32.44万人。光谷70%以上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是本土培养,这些都是光谷创新驱动的内生动力。”东湖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科技创新人才的加速聚集,使得光谷成为一批互联网企业“二次创业”的首选地。小米、360、科大讯飞、小红书、尚德机构……80多家互联网企业的第二总部接连落户光谷,不断强化“芯屏网端”产业链的横向延伸,也推动武汉迈向中国互联网“第四极”。

日前,第十六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暨论坛上,落户光谷的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展出了国内首款100G硅光商用芯片等一批最新创新成果。

这既是光电子信息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也是武汉打造国内顶尖的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的重大布局。

制造业的大规模发展,与以创新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互相支撑、互为动力。只有技术带来的破壁效应,才有产业集群的全球话语权。

武汉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家全国唯一的国家级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在体制机制有突破性创新,其核心股东是细分领域在国内排名前三的企业,并联合多所高校成立发展联盟,打造多元化开放创新平台。

上述负责人表示,制造业创新中心突破了行业内各创新主体在地域、组织、技术上的界限,打通了共性技术研究成果转化的“快车道”。

根据规划,武汉力争到2025年,形成3-4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8个以上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形成比较完善的新型制造业创新体系。

另一方面,作为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武汉拥有89所高校、121家科研院所、68名院士、130多万在校大学生,如何让科研“创新花”结出经济“发展果”?

2017年,武汉成立全国第一个科技成果转化局,挂靠武汉市科技局,由专门机构、专业人员承担武汉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统筹协调、服务对接和督促落实工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进入到高度统筹、集成推进的全新阶段。

“今年新一轮地方机构改革中,在政府部门大幅精简压缩的情况下,我们仍保留了科技成果转化局。”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局相关负责人说,该局成立两年来,成立了总额达152.18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举办大中小型专场活动353场,签约项目数1790项,签约金额790.62亿元,有力激活了高校科研潜力。

事实上,一幅幅从分工到共享的图景,已经表明武汉逐步从产业集群向智带生态系统跨越。这个由不同参与者共享智力资源的创新生态系统,各实体间相互联系和紧密合作,推动着创新的爆发式增长。

在日前的武汉光博会上,华引芯(武汉)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华引芯”)首发了全球可量产的最小尺寸Mini LED产品,这也意味着国内创企在高端LED芯片上取得了新进展。

尽管已经获得1500万元A轮融资,尽管研发一年就自建生产线实现量产,尽管产品已经打入知名车企供应链,华引芯董事长孙雷蒙仍觉得公司发展亟待加速。

1989年出生的孙雷蒙从华中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工程专业毕业后,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拿下博士学位,随后又进入新加坡知名LED生产厂商担任研发总监。

和许多光谷创业者一样,他怀揣着“芯片报国”的梦想,返回家乡创业。事实上,相比从零开始创业,孙雷蒙若选择纯粹的学术之路会更加平坦。近几年他发表的SCI论文已经有20多篇,刚一回国就被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聘请为副研究员,成为该校最年轻的博导之一。

但武汉的创新创业热潮击中了他。以打破国外巨头在高端LED芯片研发领域的垄断地位为目标,华引芯主攻高端LED芯片和Micro-LED芯片,主攻对LED发光亮度和器件可靠性有极高要求的特殊照明或显示市场,如汽车LED光源、紫外LED光源、全光谱健康LED光源、微间距显示等领域。

华引芯主攻高端LED芯片和Micro-LED芯片,主攻对LED发光亮度和器件可靠性有极高要求的特殊照明或显示市场。李周秦 摄

2018年2月,创立刚刚几个月的华引芯获评“光谷青桐年汇年度最佳创业项目”、6月获得三家机构联合投资的600万元天使轮融资,9月获得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湖北赛区冠军、武汉工业显示器,10月被评为光谷瞪羚企业、11月获得湖北省高校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12月在“黄鹤杯·2018中国光谷3551国际创业大赛”中摘下一等奖,获得百万元奖金……华引芯狂飙猛进的创业元年,正是光谷在风起云涌的创时代的真实写照。

目前,华引芯的车载照明应用已成功与比亚迪、日产等国内外一线车厂展开供应合作,其全光谱健康光源已经被推广使用于武汉、贵阳、顺德、成都、柳州等多地中小学教室灯具改造项目中。

“目前高端芯片方面国产厂商的渗透率很低。我们希望用成熟、可靠性高的产品拿下更多的客户,国产替代进口,一点点突围。”孙雷蒙说。

在《智能转型:从锈带到智带的经济奇迹》一书中,“新兴市场之父”阿格塔米尔描绘了曾经锈蚀的欧美传统工业城市,凭借智能制造和人力资源优势东山再起,成为活力四射的创新智带。

经历了从钢之城到光之城的巨变,脱胎换骨的武汉已经成为欣欣向荣的智带,肩负起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光电子信息产业竞争与国际分工的重任。

万亿级产业集群,是规模优势,是龙头企业和品牌产业,是核心创新力,更是万亿级城市的新高度。

武汉的经验表明,从千亿产值到万亿产值的跨越式发展,靠的不是“撞”上风口,而是坚持“守”在风口。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武汉,已经成为新经济创业的现象级城市,光谷三年吸引超过30万毕业生,崛起“人才森林”,斗鱼、卷皮网、安翰光电等年轻的创业公司,已一跃成为明星企业。

文本标签:
本文地址:http://www.huapuxin.cn/blog/21379.html
除非注明,本站所有文章皆为原创,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

马上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评论已关闭!